连翘涨价涨疯了!12月1日产地成交价还是110~120元,12月10日上涨为185~190元,开始一天涨5元,后来一天涨10元,十天时间价格上涨了60%,一路高歌猛进,狂风暴雨带闪电!买货人疯了,卖货人蒙了!青翘果果变成了金豆豆!这个世界这么疯狂!近十天疫情中药材品种大多都在涨价,12月10日笔者联系了亳州、安国、玉林、广州等几大中药材市场,针对疫情中药材品种做了个调研,结果见下表:12月1日至10日疫情中药材品种上涨幅度调研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涨幅最高的达到142.8%,涨幅最低的也达到了16~18%,这个涨幅出现在短短十天之内,涨价之快涨幅之大,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对于中药材来说,尤其是疫情中药材品种,国家没有战略储备,没有风险管控机制,完全由市场说了算,真是十分悲哀的!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通知指出,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6、7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35解除隔离。(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疫情防控与过去相比更严谨,科学性更强。过去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措施是取得了“中国经验”,赢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过去疫情防控所采取的大面积的封控措施,大范围,长期的核酸检测活动,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出行。今天病毒危害力度小了,我们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抓生产,搞开放,要稳定百姓生活,要将疫情损害降低到最小,影响百姓生活最低,今天的疫情防控真正是从制度上做到了这一点,符合中国疫情防控的实际,也是经过三年疫情,中国政府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得出的结果。当前,防控措施持续优化,社会面迅速放开,连花清瘟等部分热销药品出现暂时紧缺,一些人不法经营者借机炒作、哄抬价格。如某线上药房销售连花清瘟颗粒6克10袋/盒,11月销售价格是26.8~38元/盒,12月初可以使迅速上涨,12月5日涨到99元/盒,某线上药房销售连花清瘟胶囊0.35克24粒/盒,11月销售价格是18.9~33元/盒,12月初从41.9元/盒迅速上涨为88.1元/盒。管控放开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拼的是自身的免疫力,拼的是自己的自救能力。所以家里备用点连花清瘟等药品,成为了人们的首选项。但连花清瘟等医用药品涨价还买不到货,人们的恐慌心理自然迅速蔓延并快速传播。为了满足供应,制药厂也开始加班加点生产,原料需求自然迅速上升,采购力度也不断加大,从而导致疫情中药材品种价格的快速上涨,涨价速度之快、涨幅之大、令人咋舌!近日天津大学空中课堂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就如何应对疫情问题为师生答疑解惑。近十万人在线观看。张伯礼院士结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发布“新十条”措施内容,就新政策会为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哪些新变化,以及新政策对同学们未来学习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等做了解读说明,并针对全校师生所关注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常防护、治疗等进行了在线交流。张伯礼表示,“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防控策略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即将到来的寒假该如何尽可能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张伯礼院士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少聚餐。保持屋内通风,维持稳定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新冠。张伯礼还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妙方,比如用食盐调制0.9%或1.8%的食盐水放入冰箱冷藏,早晚漱口并用棉签擦拭鼻腔,“可增强黏膜抵抗力”。对于新冠感染治疗方面,张伯礼表示,过去三年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依然适用。阳性患者应早发现、早用药、早治疗。若身体不适,有咽痛等迹象或检测出阳性后,建议及时用药,“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都可以”。张伯礼建议,使用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时,可以采用“首用加倍”的原则,起效更快。他同时表示,不一定非要抢购之前推荐的“三药三方”,或是迷信某一种药物,“其实很多药都有效,辨证论治即可”。对于一般阳性患者,张伯礼认为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发烧一般会持续2至3天,“可以使用退烧药改善症状,保持充分休息,一般来说5至7天可以痊愈”。张伯礼鼓励:“有信心,不恐慌,不忧郁,积极面对,胜利就在前方,打好最后一仗,取得全胜!”四、中医药是疫情防控“中国方案”
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西医结合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等回答记者提问,重点如下:
1.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中医药是疫情防控“中国方案”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2. 凡是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清瘟宣肺这样功效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对于当下奥秘克戎都有非常好的疗效。3.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及中西药结合救治效果是显著的,特别是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发热、咽喉疼痛、咳嗽、乏力等症状,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4. 加快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按照“平战结合”要求做到“平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战时”可以服从统一调配。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三年以来,不管是新冠肺炎还是当下奥秘克戎,中医药的疗效都是非常好的,真正成为了抗击疫情预防传染的利器。中药又是抗击新冠疫情等传染病必不可缺的战略物资,每当突发疫情,都会出现需求暴增,造成货源短缺,往往出现价格爆涨。疫情中药材品种一旦被垄断或炒高价格,必然影响到抗疫成本和效果,所以疫情中药材品种我们应该优先储备。防疫抗疫中药材通过国家储备,即可保障用量集增时的供应,又可以平抑市场价格,还可实现“战时”统一调配,为此笔者一直在不断的呼吁中药材应纳入国家战略储备,但收效甚微。2020年初,武汉冠新状肺炎疫情爆发,中药材供应吃紧,笔者1月29日在《中国现代中药》发表了“【大疫当前,中药材供应将迎来大考】部分药材漫天要价,急需国家储备进行调控”的文章,笔者建议国家尽快建立疫情品种中药材的国家战略储备。2022年2月28日笔者在《赛柏蓝》再发表了【中药材应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文章,并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我国中药材战略储备的历史回顾,并建议: 国家应尽快实施中药材战略储备。据说国家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最终并没有落地实施,但愿这次疫情中药材品种的快速暴涨,能够引起国家的重视,为此我再次建议:1. 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中药材战略储备机制,特别是用于战争救治和疫情防治品种,以及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材,应优先进行战略储备。2. 委托正在全国建设的88个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来承担此重任。因为这88个基地是在商务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从2014年开始已经建设了8年,目前已初具规模。这些基地全部具备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检测、包装赋码、仓储养护、物流配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的全国中药材物流体系。3. 国家应对目前已经种植成功的200多种中药材,以全国年用量来规划安排种植面积,并优先在道地产地实施计划种植。尤其是全国年用量在5000吨以上的80个品种,由需求方提供质量标准与年需求量,由仓储物流基地来实施定点种植、计划管理、质量管控、溯源编码,防止农民随意发展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大上大下与药贱伤农。4. 为实现“战时”可以服从统一调配,国家必须加快推进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建设,尤其是用于战争救治和疫情防治品种,应优先进行战略储备,并定期轮换更新库存,保证质量安全有效。真正做到“平战结合”的要求,“平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战时”可以统一调配,保障供应。